light03. Get yours at bighugelabs.com/flickr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靜謐的城市森林芝山岩

綠

為了測試新的鏡頭,拖著值一整個一線假日班的疲憊身軀,以及深受「一放假就陰天」打擊的沈重心情,向大學七年只聞其名不知其貌的芝山岩前進。芝山岩中的蟲鳴鳥叫、一處處的歷史遺跡,神奇的恢復著我的精神。從口渴又肩膀酸痛,變成拿著相機追捕著枝頭的鳥兒和暗藏在遺跡中的人文歷史...

##ReadMore##

首先,先稍稍介紹一下芝山岩的歷史。芝山岩為臺北市士林大直一帶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51.5m,面積約10公頃。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18世紀起,大量中國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蘭(今士林),因其小山丘風景很像中國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為名。而目前登上芝山岩的入口大概有三處,都是清代古隘門的遺跡。目前僅存西門和北門二門,其中以西門保存最佳,列為三級古蹟保護。

這次我從芝山站下車後,沿著福國路穿過中山北路及忠誠公園,進入中山北路六段二巷,一條近乎直線的路程,巷子的盡頭便是雨聲街。左轉到雨聲國小後,北隘門步道便在眼前。步道入口旁為聖佑宮,又稱石頭公廟,廟前有幾個形狀特殊的石頭,是傳說中由石頭公化成的文房四寶-石筆、石紙、石墨、石硯。而以地質學來說的話,芝山岩為台北盆地的孤立岩體,與台北同是海底礁石。後來,台北盆地逐漸成為一大淡水鹹水交接湖泊後,芝山岩首先浮出,成為陽明山下的小島嶼。風化加上侵蝕作用,使得芝山岩擁有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包括大岩石,豐富地貌、風化礫等。因此在台北大湖泊消退的過程裡面,造就了現有石象,石硯,石墨,洋蔥石等奇觀。

沿著北隘門步道向上走,經過隘門遺跡不久,便到了一個5條岔路的路口,今天的探索之旅也在此展開!


俯瞰北隘門遺跡,其實剩下一面矮牆


岩石受到風化作用,表面與內部的膨脹收縮不一致,而層層剝落,像剝洋蔥一樣,一圈一圈的


在蝙蝠洞的上方是一塊傾倒的岩塊,岩塊上有一圈圈的痕跡,像是太陽放射狀的光芒,所以稱為「太陽石」


樹鵲全身大致以黑、灰、褐三色為主。嘴、腳黑色,頭至後頸鼠灰色,背、胸為暗栗褐色,臉、兩翼及尾部皆為黑色,兩翼上並有一小塊白斑


紅嘴黑鵯全身黑的羽色,紅色的嘴、爪,頭頂有點龐克的羽毛,極易辨認

除了以上的兩種鳥外,林中還有許多不同的鳥叫聲、蟲鳴聲,不過眼力實在很不好,只聽其聲,不見其貌,殘念也。另外,松鼠也是芝山岩樹林中的常客,不過警戒心實在是很強,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沿著樹枝亂竄,實在是難以捕捉其身影。


緊張的看著我的砲管,一聽到對焦聲和防手震的聲音就落跑

芝山岩自清朝到日據時代,曾被先民保護並列為天然紀念物、風景保安林等。限制開發的結果,保留了許多巨木、老樹,所以今日我們仍能在芝山岩見到林木蒼翠、古木參天,是台灣低海拔步道不易見到的現象。

看完了芝山岩的自然之美,再來研究芝山岩的人文歷史。芝山岩是台灣地區最早被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包括了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和植物園文化,這說明了台北盆地各史前時期的人類,都利用過芝山岩地區居住、活動。


滿清政府時期,來台開墾的漢人日漸增多。漳州人從大陸到台灣移墾,也把守護鄉土的神明「開漳聖王」一起帶來,並於乾隆年間在芝山岩建惠濟宮,這兒漸成為士林地區漳州人的信仰中心。嘉慶到同治年間,漳泉移民為了爭奪水利、商業利益時有所衝突,因而械鬥頻繁,此時漳州人在芝山岩建築隘門用來防禦泉州人的攻打。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貫徹殖民政策及政令宣導,便在芝山岩成立台灣第一所「國語(日語)傳習所」,積極推動日語教育及師資培育。光緒22年元旦,台北地區居民集結抗日,傳習所六位日籍老師遭抗日民眾殺害,震驚了日本全國,此即為著名的「芝山岩事件」。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後,芝山岩成為政府統治中樞及士林官邸的保衛地,一直到民國79年才撤離。至今還可以見到許多崗哨、砲台、砲座的軍事設施的遺跡。


芝山岩從軍事管制區除名後,眾多遭到破壞歷史文物受到重視。1995年,士林國小(原芝山岩學堂)百年校慶時,特以一公尺餘的花崗石重新立六氏先生墓於芝山岩山頂的同歸所附近。


原址為六氏先生墓,國民政府遷台後,為紀念當時的情治單位領導人戴笠將軍,取而代之的建築物為雨農閱覽室。發展成周邊一系列的「雨農化」名稱。(大陸時期軍統領袖戴笠將軍,其字雨農)


惠濟宮主祀神祉「開漳聖王」又稱威惠聖王,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河南光州人。西元669年時隨父領兵進入福建,西元687年陳元光首任漳州刺史,生前對於漳州的開拓與教化貢獻頗大,受到漳州人的崇敬。逝世後,成為漳州人普遍祭祀的主神之一


西隘門外巨岩,上面刻有清代士林名士潘永清所題之「洞天福地」四字


西隘門的入口。由於事前功課沒做好,導致錯過保存最好了西隘門古蹟,至今仍懊悔不已

在芝山岩上逛了一個多小時,我從南面下山,繞著芝山岩周圍的步道走一圈,見識了百二崁那連續的120階階梯後,便沿著雨農路離開這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士林捷運站前進。

進醫院後,大多把精力都花費在病人、期刊...等醫學相關的知識上,難得有這樣一個下午能盡情的搜尋身邊的一草一木。也很慶幸敗入DSLR後,兩個多月內讓我去了比實習一年來還多的地方,希望之後還能繼續保持下去。

拉回今天的目的:測試新鏡頭,也許是恆定光圈用太久,覺得光圈隨焦段變來變去要一直調很麻煩,就沒去管光圈,任由其隨著焦段變化而變。回來才猛然想到之前拍風景都是開F8,焦段再怎麼變也不影響到。看看照片果然有不少風景照的遠處脫離景深而模糊,真的很可惜。

至於銳利度比不上A16這已經是預料中的事。發色上還算中規中矩,至少不會有不能接受的感覺。而新鏡頭的優點:長焦段+OS也得到充分的發揮,打鳥偷拍兩相宜。唯一還不太了解的是OS開啟的時機,有人提到在安全快門下開啟防手震會影響畫質,這點我倒還沒測試過,改次再來試試。總之,這次因為本身腦殘的關係沒讓鏡頭發揮到最完全,下次要再找時間帶出去亮亮相了!許我一個晴天的假日吧!

Flickr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ght03/sets/72157604637249112/detail/

2 意見:

匿名 2008年4月22日 下午3:10  

最後一張感覺不出有廣角變形ㄟ,是多少焦段阿? 古蹟上竟然有LED 跑馬燈,orz

匿名 2008年4月22日 下午5:49  

@hjround 可以看照片的 EXIF:

Focal Length: 22 mm

古蹟現代化似乎也不罕見,起碼一級古蹟的艋舺龍山寺也有

  © Blogger template 'Solitud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