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03. Get yours at bighugelabs.com/flickr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澎湖南海破浪行~

3650083743_bcda47aacb_b
雖然不長眼的蓮花颱風打亂了寶哥精心策劃已久的澎湖之旅,但是颱風來之前,還是把握機會到處去玩。海上的風浪再大,兩顆龍治芬吞下去後照樣乘風破浪!


##ReadMore##



南海行程排定在澎湖之旅的第二天,也就是蓮花颱風來襲的前一天。所謂南海,指的是澎湖南方的海域,主要的重點島嶼包括:桶盤、虎井、望安和七美,一般來說船家安排的行程都是四選三,而我們原訂的行程是到七美、望安、虎井三個倒上去遊覽,可是…
虹與霓
出海前的馬公港,大片的烏雲飄了過來,夾雜著毛毛細雨。就在這個Moment,彩虹出現了~Lucky!仔細看,在彩虹的上面還有一道霓~

雖然毛爸打電話來說七美已經有大浪襲來,但是船家依然宣佈南海行的第一站為七美,於是我們吞了兩顆「龍治芬」後,硬著頭皮上船了!

海安二號
        今天搭乘的是海安二號快艇,比我去小琉球時搭的蝴蝶公主號明顯小了許多!搭起來的感覺也差很多!快艇行進時,船首幾乎仰起30-45度,遇到海浪時不斷地上下顛頗,比較像是悍馬車開在不平的路面上一樣,不太會有暈船的感覺。但是遇到大浪時,船身上下的幅度,實在是有搭海盜船時,心臟往上飄的感覺。
        出海前先來瞭解一下四的島的相對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A點的位置包括了桶盤和虎井兩個島,望安大概在澎湖本島到七美的中間~

        出了馬公港後,浪實在是不小,海面上可以看到一排排的長浪襲來,雖然高度不是很高,但是對於一艘快艇來說,已經足夠讓船上的人心驚膽跳!過了約25分鐘,我們的快艇通過了虎井嶼的旁邊,這時候船家說:「現在我們要進入外海的部份,風浪會比之前更大!大概還要航行一個小時才會到七美」,聽到這句話,只有想罵三字經的感覺,剛剛所經歷的竟然只是小咖而已…


        果不其然,過了虎井後,風浪更大了,海水飛濺進船艙,連續的長浪使船身不斷的上下起伏。船上的大家都沒力氣再講話了,閉上眼睛等待目的地的到達。大約又過了十多分鐘,船即將繞過望安往七美而去,此時,毛爸再度來電,說七美已經在下雨了!就在此時,船家也廣播宣佈七美海域風浪太大,行程必須取消了!聽到這句話,除了惋惜沒辦法到擁有眾多景點的七美外,許多乘客的心應該也安了下來,不用再接受風浪的摧殘@@,於是乎快艇掉了頭,我們便在望安島上的譚門港靠岸,展開今天的行程~


望安-潭門港
        望安鄉位於澎湖群島之南方,由18個島嶼所組成,面積約為13.7824 平方公里,人口約4500人。其中有人居住者僅有望安島、將軍澳嶼、東吉嶼、東嶼坪、西嶼坪、花嶼等六個島嶼,地勢平坦單調,無高山亦無河川,海岸多彎曲,附近海中多暗礁,潮流險惡,最高海拔為79公尺(大貓嶼)為澎湖縣最高點~
        此時的望安還感受不到颱風的威力,一樣是藍天白雲!我們領了租的機車後,便開始兩個小時緊湊的望安之旅!
保育中心前合照
        第一站來到了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其興建是緣於民國八十四年,政府在望安島劃設「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後,仍鑒於綠蠵龜產卵是望安島上特殊的資源,為使到望安的居民、遊客有正確的保育觀念,專家學者與地方人士建議宜興建一座「綠蠵龜保育中心」。內部展示館設置有海鳥簡介區、綠蠵龜展示區、澎湖南海保育類生物展示區、龜與人的關係展示區及澎湖地區旅遊簡等等!從外觀上看起來,保育中心的外型也還蠻像之烏龜的~
中社聚落群

        第二站我們騎車穿越島中央的山丘,來到島西邊的中社村。該村的原名叫『花宅』,由於人口外流較早且情形越趨嚴重,使大部份住屋因乏人居住而免於被拆除改建的厄運,迄今仍保有傳統古厝的色彩,也是目前本省極少數保留完整的集體民宅遺址,近年來普受畫家、攝影家及建築科系教授與學生的重視,而紛紛前來進行寫生、攝影、繪畫或作學術研究等等!
中社聚落群
透過廢棄空屋的窗戶,看進另一條荒廢的巷弄之中,現在還住在這邊的應該只剩下寺廟的中廟公了吧!?
中社聚落海邊
走出村莊後,左手邊是一座廟,右手邊就是海岸堤防和觀海亭囉~
海邊大桌椅合照
海邊的超大石桌、石椅,應該是給巨人族用的Size吧~
天台山遠望
離開中社聚落後,我們登上島上的第一高山:天台山!位處中社村北邊的天台山為全島最高點,山頂平坦空曠、登高遠眺有大片草原,綿延無際的沙灘,還有片狀節理的岩石,放眼一望周邊島嶼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山上有一石塊,上有傳奇性的仙人腳印,鄉民傳說是八仙過海時呂洞賓所留;亦有人傳說為赤腳大仙李鐵拐所留,眾說紛紜,因時代久遠已無從查考,如今腳印仍在,但久經歲月侵蝕其痕跡已逐漸泯沒~
天台山上合照
天台山步道盡頭的合照,山頂風很強啊,大家被吹歪了~合照地點的旁邊就是所謂的仙人腳印,但是實在是太凹、太不像了,所以沒拍下來XD
仙人掌花
山頂上有很多的仙人掌,背景是一處海灣!藍天、碧海、白沙,令許多遊客在這邊駐足~
藍天、白雲、仙人掌、天人菊
結合澎湖各種特產的一張照片,右下是天人菊,中間是仙人掌,白色的觀測站以及藍天白雲~

在望安島上停留了兩個小時候,我們搭上園來的快艇來到距離馬公不遠的虎井嶼!這個島曾經在黃旭服役部隊中的衛哨口令出現過,今天真的來到這個地方了~

虎井漁港
虎井嶼在北回歸線上,東經119度29分42秒,北緯23度27分24秒,與豎立在嘉義縣的北回歸線標識碑同一直線。全島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0.9公里,面積約2.1平方公里。虎井嶼位於桶盤嶼南側,為澎湖第七大島,距馬公約7海 (12.96公里),船程約25分鐘
西山螞蟻洞
        下船後我們搭著遊覽巴士來到

位於西山頂的日軍防空監視哨,當地俗稱螞蟻洞。 因為監視哨是一座有許多坑洞的地下隧道,猶如螞蟻穴般錯綜復雜,即使在大白天也伸手不見五指, 所以被當地居民稱為螞蟻洞。螞蟻洞興建完成後,由於戰事日漸擴大,日軍又繼續增建兵舍、 土墻、炮臺、防空洞等;到了戰爭晚期,居民們不但要一邊從事工事,還要一邊躲避空襲,生命隨時受到威脅。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軍接管東、西山,  直到民國80年(1991)左右,西山的駐軍陸續撤離後,一般民眾終於得以一窺西山的面貌,也才有「山本五十六南進指揮所」的傳說,但東山至今仍列為軍事管制區。


西山頂眺虎井海岸
由西山上眺望海岸線,除了海的深淺顏色、白浪、褐色的礁石、綠色的短草,還有腳邊這一堆橘黃色由氧化的玄武岩所形成之土丘,讓整張照片看起來十分有活力!
觀音亭觀音像
西山頂上的另一個景點:慈恩亭,觀音塑像莊嚴而肅穆,宛如虎井嶼的守護者,指引著海上來來往往的船只。這是旅居香港的鄉人陳英杰先生于民國83年,聘請山東業州雕刻廠的雕刻師所雕刻的四米高漢白玉觀音巨像,并遠自泰山運來石材及曲阜的琉璃瓦,捐贈給他睽違一、二十年的故鄉。登上西山,即可看見白玉觀音慈恩普渡眾生的身影,也是虎井嶼宗教信仰的象徵!
觀音亭遠眺港區
從觀音亭的山崖邊遠眺港區,對面的東山是軍事管制區無法進入。沿著山壁修築的公路,一邊是海一邊是玄武岩風化形成的柱狀節理,景觀十分特殊~

桶盤漁港

離開虎井後,來到南海之旅的最後一站:桶盤嶼。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面積約0.4平方公里,位於馬公市西南方約七公里處,由馬公市到桶盤嶼大約二十分鐘的船程。是個標準的方山地型。因外型像倒蓋的臉盆,故稱桶盤。


防風石牆
島上為防止東北季風風所帶來的強風,紛紛堆砌的石牆來確保作物能夠正常生長~
玄武岩壁

桶盤全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柱狀節理之盛,尤居澎湖之最。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但因颱風肆虐,玄武岩石柱有幾處已坍方。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海上黃石公園的美譽,台灣也正積極的向聯合國申請將桶盤玄武岩列為世界遺產


桶盤頂
桶盤島上最高的建築:水塔!旁邊因為超廣角變形的應該是根反空降樁
桶盤頂遠眺海岸

在徒步繞行半個島嶼後,今天的南海之旅就此結束。雖然錯過了七美有名的雙心石滬,但是還是看到了許多本島看不到的美景!光是這樣乾淨的藍天和澄澈的碧海,就值回票價了~

Flickr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light03/sets/72157620221463072/detail/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Mr. one~台中放送局

3600076847_726e93ee5e_o  
終於等到了一個晴朗的下午,來到從google map上勘查已久的景點:台中放送局!順著午後的陽光,清澈的藍天與米白的建築,充滿了濃濃的異國風味~
##ReadMore##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台中放送局所在的電台街在google map上標示的是電台路,但是現場的門牌確切的告訴了我們答案~

電台街1號
位於全台絕無僅有的「電台街」上,整條電台街只有一個門牌號碼「電台街1號」, 建於1935年的台中放送局,走過七十餘年歷史~

台中放送局

        西元1930年(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底,台北放送局完工(即今台北新公園內二二八紀念館),隔年一月十五日開始放送,呼號為JFAK,成為台灣第一個廣播電台。

西元1932年(昭和七年、民國二十一年),台南放送局成立後,總督府於昭和九年選擇水源地公園為基地,進行台中放送局的建設,於1935年(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5月11日啟用。
        三個放送局之間開始採用有線轉播的方式,消除原本無線轉播的雜音問題。

台中放送局啟用後,直到西元1943年(昭和十八年、民國三十二年)才啟用嘉義放送局,隔年新設花蓮放送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台灣總督府已經建立全島性的廣播網。
        時至今日,除了台北放送局改成二二八紀念館,嘉義、花蓮放送局已拆除不知所蹤,獨有台中放送局仍原址保留,經文建會撥款整理,由台中市政府管理, 委託大千電台團隊經營,以「廣播文物館」的方式呈現,是目前唯一主題與歷史建物吻合的放送局。


放送局本體
台中放送局興建時(西元1935 年)是現代建築開始在台灣地區盛行之時,設計者加入上述點綴性中世紀裝飾元素,仍可發現是台灣地區較具代表性的簡化羅馬風格或仿哥德風格建築,整體建築的屋身為無華麗裝飾的現代建築,僅細部仍存在著不構成式樣主導特徵的西方歷史式樣,所以被歸類為「過渡式樣」(現代主義之雛形)
放送局正面全景
台中放送局為「形隨機能而生」的現代建築, 開窗面導光及包括善用地形風、季風通風配置、善用中庭風、善用植栽控制氣流、開窗通風性能等等。頗具日常節能的標準,具有現代「綠建築」的建築概念。主建築前方有日池和月池,據說民國初年此地常被當成處決人犯的場所,因此日本人在此地建池,意為「日月照光輝」,有避煞的作用
二樓陽台右景
二樓的陽台上可以看到許多點綴性裝飾元素,女兒牆採『四葉飾』鏤空圖騰,此風格屬於「簡化哥德風格」手法
放送局歷史大廳
2005年起,接手管理的大千電台將「台中放送局」規劃為廣播文物館, 除了陳設大千電台董事長 賴茂洲珍藏的古董留聲機、收音機和播音設備外,更將規劃許許多多具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展演
露天座椅
位於放送局後半部的餐廳露天座位,午後來這邊可以享受都市中的寧靜~
防空洞
月池後面,留有一個日治時期留下的防空洞,推測為二次大戰時間,日本政府為保護播音人員安全所留下的防空避難設施,為防止炸彈粉屑直接飛擊躲在裡面的人,內部特別建造L型,現今已荒廢
老榕樹
放送局前院中的老榕樹,從粗大的樹幹、茂盛的枝枒和盤根錯節的寄生植物看起來,也許他也和放送局同時誕生在這個Number One的土地上~
放送局本體與日月池

離開前再看一眼,藍天、綠地以及米白色的建築,耳邊流送著一首首的經典老歌,時間剎時凍結在這一刻~

Flickr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light03/sets/72157619246374015/detail/

  © Blogger template 'Solitud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