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鏡 - S 30/1.4 and T 90/2.8
這次出國九天,和相機鏡頭朝夕相處,對自己的需求和器材的極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回國整理相片後,除了相片帶給我的回憶之外,相片的品質和鏡頭的使用率也給了我新的想法。因此,一個計畫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ReadMore##
首先是機身「Nikon D40」,在我的terminal intern生涯中,快門數不斷的累積,在出國前大概達到了八千多次。出國九天回來後,最後一張照片的編號是00208。歸零了!當然不是,是10208次,正式突破10000大關,也代表著二手價大概要跌個3000-4000>"<。
這次出國D40表現得十分很不錯,不過在連日換鏡頭的摧殘下,終於觀景窗入塵了Orz。因此,考慮到二手價以及僅僅只有三框(不是三點)對焦的不便,還是決定將D40除役了~
再來說到我的愛鏡A16,還記得在花蓮時它帶給我的感動:「一萬元出頭的副廠鏡頭,發色、成像直逼四萬元的原廠鏡皇」當時真的覺得買到賺到!可惜過沒多久網路上有許多災情爆發,逼得兩大水貨商回收鏡頭、全額退費,不論已經買了多久。而我的A16本身也有輕微的問題,雖然這一萬多張中只發生過7-8次,但是考慮到D80和A16的組合最容易出包以及二手價可能會跌得很慘,賣出去也不能保證別人用了跟我一樣沒事,加上這隻焦段和N18-200稍有卡到,所以還是忍痛拿回去全額退費了~
退了A16和賣了D40的錢,剛好夠買入D80(話說買完後又跌了快1000...),加上去日本的旅費有剩,於是勉強的買了兩顆定焦鏡,分別用來填補A16的大光圈以及開創新的拍攝題材~
Sigma 30mm F/1.4,一顆網路上評價很不錯的定焦鏡,選30mm的原因是它的視角最符合眼睛直視所看到的影像,所以比較容易抓到構圖的邊框,也比較好上手。
N家同學的入門定焦常見的不外乎是S 30/1.4或N 35/2,兩顆比起來30/1.4體型大了許多,也重了兩倍,不過用在D80身上還算平衡~
S 30/1.4和N 35/2兩顆鏡頭都很棒,而我選S 30/1.4主要考量是:更大的可用光圈。N 35/2的光圈大概要2.8才夠利,而S 30/1.4的光圈在1.4時,便是可用光圈,這樣下來光圈就差了兩級了~
而S 30/1.4比不過N 35/2的地方就是最短對焦距離40cm,足足是N 35/2的兩倍,因次沒辦法用來近拍小東西(這對陳科應該是致命傷),這點雖然買之前就知道了,入手後還是覺得有點可惜...
現在半強迫的以30/1.4為鏡頭蓋,練習定焦鏡的取景方式,希望能暫時cover A16的範圍!也希望能澆熄退伍後買進標準焦段恆定光圈變焦鏡的念頭XD
Tamron 90mm F/2.8 Macro,這顆算是怨念鏡吧!之前去台北奧萬大拍楓紅時,就被這顆鏡頭毒害過了,當時因為D40沒有機身馬達,能選擇的優質微距鏡都價值不斐,因而放棄了微距這一塊。換D80之後,沒有馬達的問題,終於可以擁有這顆C/P值高到不行的鏡頭~
這是我第一顆有光圈環的鏡頭,而他切換自動和手動對焦的方式屬於推拉式,位於照片左上角的AF/M正是用來指示目前為哪一種模式~
體積不大,重量也很輕,比原廠的N 105/2.8 VR輕了一半以上,而測試出來的畫質幾乎是旗鼓相當,不過...
比不上原廠的就是對焦方式、速度了,這顆鏡頭是外對焦,所以對焦時鏡頭會向外伸出來Orz,而且靠機身馬達對焦,迷焦時全段走一次還蠻久蠻大聲的@@對於拍攝容易受到驚嚇的昆蟲,可能會有些障礙...
至於解像力,所謂微距無弱旅,十分的銳利。這兩個認真的小朋友正是我照相的基礎之一啊...
經過了這次回國後的大變動,常拍的主題都有了明確的解藥:
風景/大景:S 10-20 + N 18-200
出遊/人帶景:N 18-200 + S 30/1.4
聚餐/室內/生活:S 30/1.4
微距:T 90/2.8
至於專業的人像攝影,我應該是沒機會了XD
最後,唯一未解的問題就是N18-200的畫質在晴天/陰天差蠻多了,且整體畫質(未縮圖)比起A16或定焦,仍有一段距離。就算比自家的18-70,也差了一節。但是一顆560g+11.1倍變焦+防手震的鏡頭能有這樣的表現,實在是難以苛責。於是我陷入了畫質優先還是方便優先的拉鋸之中,我想這個暫時應該很難找到答案了!還是先找考古題的比較實在XD
4 意見:
小朋友優先以及美女優先 @@
你毒發的很快唷!
哇塞!你的裝備已經換了3/4了嘛...太扯了...OCD OCD
去日本的裝備只剩下S10-20、SB400,所謂「需求越用越明」,昨天剛把N18-200VR賣給小菁了@@,撿了一顆二手的N18-135撐完當兵的日子,兩顆價差13000(茶),又有子彈了XD
張貼留言